論壇廣播臺
廣播臺右側(cè)結(jié)束

主題: 高邑縣城南門發(fā)現(xiàn)南橋頭石拱橋遺址

  • 月是故鄉(xiāng)明
樓主回復(fù)
  • 閱讀:5500
  • 回復(fù):0
  • 發(fā)表于:2020/9/4 22:17:08
  • 來自:中國 河北 石家莊
  1. 樓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該作者
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高邑社區(qū)。

立即注冊。已有帳號? 登錄或使用QQ登錄微信登錄新浪微博登錄

高邑縣城南門發(fā)現(xiàn)南橋頭石拱橋遺址

劉星

7月25日,高邑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接到報(bào)告,在我縣雨污分流工程施工中,挖掘出南橋頭石拱橋遺址,接到報(bào)告后,高邑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副局長劉興國和高邑縣原黨史辦主任趙振國,趕到施工現(xiàn)場。這次施工共挖掘出石頭碑志一捅,大理石施工若干,在施工溝里,石拱橋遺址清楚看見。

高邑縣境,春秋初屬鮮虞國,稱鄗。晉滅鮮虞后,屬晉國。

戰(zhàn)國初,韓、趙、魏三卿分晉,歸為趙有。

西漢初,置房子縣(戰(zhàn)國初屬中山國,后歸魏。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封恒山郡為恒山國。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改恒山郡為常山郡。此后至西漢末,或?yàn)榭,或(yàn)閲?諸侯的封地稱國),均轄房子縣鄗縣。王莽稱帝后,改鄗為禾成亭。

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鄗縣為高邑縣,并廢柏鄉(xiāng)侯國入高邑。高邑、房子二縣均隸屬常山郡。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常山郡并入中山國,中山國轄高邑、房子二縣。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析中山國復(fù)置常山郡,高邑、房子隸屬常山郡。

三國魏時,房子、高邑二縣屬常山郡,郡治在房子縣。至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封常山郡為趙國,仍治房子縣,高邑、房子隸屬之。

晉,秦始元年(公元265年),高邑、房子仍屬趙國,治所在房子縣。咸和二年(公元327年)改趙國為趙郡,高邑,房子屬之。

南北朝時的北魏初,趙郡治徙平棘縣(治今趙縣城南三里處),房子、高邑仍屬之。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移高邑縣治于房子縣東北7.5公里處,是年,房子縣省入高邑縣,隸屬趙郡。

隋代初,高邑隸屬趙郡。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罷趙郡改為趙州,轄高邑縣。開皇六年(公元586年),析高邑縣又置房子縣(治所在今臨城縣西南5公里處)。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析高邑縣置柏鄉(xiāng)縣、贊皇縣、高邑縣,屬趙州。大業(yè)三年(公元627年)改趙州為趙郡,高邑縣屬趙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趙郡為趙州,轄高邑縣。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趙州改名欒州。高邑縣隸屬欒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根據(jù)山河形勢分天下為十道,欒州又改為趙州,隸屑河北道,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罷趙州為趙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罷郡復(fù)為州,其間均轄高邑縣,

五代,高邑縣隸屬趙州。

宋代初,高邑屬趙州。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改唐道為路,分全國十五路,趙州屬河北路,轄高邑。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省柏鄉(xiāng)、贊皇二縣入高邑,改為柏鄉(xiāng)鎮(zhèn)、贊皇鎮(zhèn)。六年(公元1073年)分河北路為河北

槐河?xùn)|路、河北西路,趙州屬河北西路,轄高邑。元枯元年(公元1086年),柏鄉(xiāng)、贊皇從高邑劃出,在原治恢復(fù)柏鄉(xiāng)縣、贊皇縣,三縣均屆趙州。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升趙州為慶源府,高邑屬慶源府。

金,天會七年(公元1129年)降慶源府為趙州,屬河北西路,轄高邑縣。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趙州改為沃州,高邑縣屬之。

元代,始創(chuàng)"行省制度",在***設(shè)中書省,中書省管理地區(qū)稱為"腹里",其它地區(qū)設(shè)行中書省,省下設(shè)路、府、州、縣。中統(tǒng)元年(公元1260年)沃州復(fù)稱趙州。高邑縣屬中書省真定路趙州。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贊皇省入高邑縣,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又析高邑縣置贊皇縣。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中書省分屆河南、山東兩行中書省,高邑縣屆河南行中書省真定府趙州。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分全國為十三布政使司和兩個直隸,高邑屬北直隸真定府趙州轄。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河北境域?yàn)榫⿴煹,高邑縣屆京師真定府,隸趙州。

清初,高邑縣屑直隸省真定府趙州。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改真定府為正定府,高邑屬直隸省正定府趙州。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6月,升趙州為直隸州(與府同級),高邑仍屬趙州。

登錄查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原黨史辦主任趙振國在考察現(xiàn)場

登錄查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登錄查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石拱橋遺址

登錄查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登錄查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出土碑志

登錄查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出土石拱

登錄查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遺址縣城

登錄查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二維碼

下載APP 隨時隨地回帖

你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微信登陸
加入簽名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