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廣播臺
廣播臺右側結束

主題: 流淌的音樂

  • 月是故鄉(xiāng)明
樓主回復
  • 閱讀:33
  • 回復:0
  • 發(fā)表于:2023/2/13 15:58:17
  • 來自:中國 河北 石家莊
  1. 樓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該作者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高邑社區(qū)。

立即注冊。已有帳號? 登錄或使用QQ登錄微信登錄新浪微博登錄

流淌的音樂

關占彬


登錄查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對音樂,一竅不通。但不妨礙對它喜歡。就像下里巴人喜歡陽春白雪一一胼手胝足的農民喜歡錦衣玉食的藝術明星。人們通常有一個比喻:音樂是流動的建筑,建筑是流動的音樂。在我眼里,音樂與建筑同樣是美。不僅是五花八門的建筑,一切大自然的山川河流,燕舞蝶戲,柳浪松濤都能與音樂共鳴。

登錄查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流行,一些人由于被封控,心理影響很大,得抑郁無獨有偶,上海一女孩因此”玉碎”,讓人心痛。人們需要一種東西紓解心理困境。無意中我對音樂產生了依戀,聽音樂可大大緩解因疫情造成的心理煩憂。

鄰居女三十余歲,大個,長發(fā)披肩,戴一頂鴨舌帽,肥褲趿鞋,上班斜挎一只白色昆包,見面喊一聲”叔”,遇見老伴喊一聲”阿姨”,很禮貌,莞爾一笑,從眉梢揚出一絲快意。就是一直戴口罩,沒看見她”真容”。愛玩狗,家養(yǎng)兩只灰犬,個頭不大不小。出門遇見過幾次,每次慌忙提緊狗鏈子,給我們讓路。只一次,我和老伴與她同時乘電梯下樓,她說,阿姨,讓我先走,怕誤課呀!飛跑著出去。后來,聽兒媳說,她是鋼琴老師,供職一家培訓機構。學歷嘛,遼寧師大音樂系。結婚三年了,無孩,男人在鐵路上工作。偶爾把爸媽接過來小住。

偶然的一個下午,坐在客廳沙發(fā)上讀書,忽聽有鋼琴聲傳來,在隔壁。樂聲律動,悠悠揚揚,仿佛小溪涓涓流淌。雖然不懂音樂,但能感知旋律的內涵:琴手一定是愉快的、逸情的,從樂聲中能分辨出她此刻心的純凈,仿佛看見她手指在黑白鍵上跳動,似一只小鹿歡奔在明亮的溪水間。

琴聲停止,聽見電梯門響,接下來向樓下眺望,她挎著昆包急匆匆上班去了。

后來,發(fā)現她練琴總在下午四點,彈上半個小時就去教課。我便成她忠實的粉絲,下午四點準時坐在沙發(fā)上聽琴。陶醉時,感覺琴聲像蓬勃的絲瓜藤穿透墻壁伸過來,柔軟的觸絲一彎一彎撫摸心胸,慰貼臉頰,我為有這樣一個芳鄰高興。

登錄查看大圖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也有琴韻激蕩的時候,像高山流水,噴珠濺玉,飛流直下三千尺一一驀然,嘎止,似澗水斷流,如蒼鷹剎翅;接著,琴聲繼續(xù),又像漠漠荒野,一老嫗哽咽不止……推心想一下,她此時心情肯定不好,為了甚事,將琴使怨,也是直抒胸臆吧……等到電梯響過,探頭向樓下尋覓,紛紛揚揚的雪花中,一件紅襖悚然飄飛而去,此是去年冬天下午的一幕。

樂見她的真容,緣于一個晚上突然停電,她和我同時打開門探詢停電的原因。在手電光的照耀中,她沒戴口罩,一身皎綃的薄羽般的休閑服,一張紅撲撲的圓圓的臉,圓圓的眼睛,體格豐滿,卻沒有我心目中那種女性藝術家的氣質。更像老家質樸健美的農村姑娘。

或許是受了她感染,兒媳讓孫兒學鋼琴。報了名。自然成為她襟下一名小徒弟。當然她十分高興,也十分盡力。一次我去接孫子,琴室里只有她和孫子,孫子正襟危坐在鋼琴前,彈一支名叫《遠去的火車》的曲子,她在一旁靜靜地聽,然后鼓掌,然后對我說:他有一定樂感,認真學,將來成為鋼琴師。

“五一”節(jié)過后,又一波疫情襲來,小區(qū)處于“管控”狀態(tài),人員不準流動,一切線下活動轉為線上,培訓機構暫停,閑下來的她經常在家里練琴。傾聽音樂,便成了我不可或缺的美事。

每聞鋼琴響,便震耳細聽,那樂律曲線起伏,仿佛春風花雨,仿佛飛瀑傾瀉,不知曲子叫啥,只管享受音樂帶來的美感,它分散了疫情給心緒帶來的煩憂,對自擾是一個很好的安慰。但那可愛琴女,她不會知道隔壁有個癡心老頭是她忠實的粉絲。

人們說,藝術沒國界。在疫情防控的日子里,很多人被封控,愛音樂,有音樂伴隨是件幸福的事。即使不懂樂理,憑樂感也會緩解心中緊張。最經典事件,泰坦尼克號沉沒前,在傾斜的甲板上,面對死亡,音樂會照常舉行,管弦合奏,甜蜜親吻,舞步輕曼,氣氛凜然,于莊嚴肅穆中彰顯生命的無畏……對于西方人,音樂是上帝的低語,它能拯救靈魂。在沒有鋼琴曲的時候,我會主動尋找音樂,從“快手”上下載紅色革命歌曲,陶冶性靈,升華感情,保持健康心理。

曾漫無邊際設想,大疫當前,應舉辦一次世界音樂會,讓各國的音樂大師同臺獻藝,以人類美好的藝術感覺化解不同價值觀的分歧,消滅疫情。實現共同建設美好地球家園的愿望。
  
二維碼

下載APP 隨時隨地回帖

你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微信登陸
加入簽名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